林尹:轉注正例舉例之「同音轉注」

六書中的轉注,以同語根同意義而形體不同的文字爲正例。黃季剛先生在說文略說論變易孳乳二大例一節中,指出變易的三種方式(詳見中國文字的演進一節),曾說:「天之訓爲顛,則古者直以天爲首,在大宇中則天爲最高,在人身中則首爲最高,此所以一言天而可表二物也。然與天同語者,有囟,聲稍變矣,由囟與天而有顛。此之造字,純乎變易也。顛語轉而有頂,有題,義又無大殊也。假使用一字數音之例,而云天又音囟,音顛,音頂,音題,又有何不可?是故囟、顛、頂、題,皆天之變易字也。而說文不言其同,吾儕驟視亦莫悟其同也。」類此等在聲音上同屬一個語根,在意義上可以互相容受,而形體不同的字,都是轉注正例。茲以聲音關係分爲同音轉注、雙聲轉注、疊韻轉注三種,分述於下。

一、同音轉注:

諆,說文:「諆,欺也,从言,其聲。」去其切,古聲溪紐,古韻一部。

欺,說文:「欺,詐也,从欠,其聲。」去其切,古聲溪紐,古韻一部。

按:諆欺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不,說文:「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甫鳩切,又甫九切。古聲幫紐,古韻一部。

否,說文:「否,不也,从口不,不亦聲。」方久切,古聲幫紐,古韻一部。

按:不否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爻,說文:「爻,交也,象易六爻頭交也。」胡茅切,古聲匣,古韻二部。

殽,說文:「殽,相雜錯也,从殳,肴聲。」胡茅切,古聲匣紐,古韻二部。

按:爻殽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傲,說文:「傲,倨也,从人,敖聲。」五到切,古聲疑紐,古韻二部。

嫯,說文:「嫯,侮㑥也,从女,敖聲。」五到切,古聲疑紐,古韻二部。

按:傲嫯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九,說文:「九,昜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舉有切,古聲見紐,古韻三部。

究,說文:「究,窮也,从穴,九聲。」居又切,古聲見紐,古韻三部。

趜,說文:「趜,窮也,从走,匊聲。」居六切,古聲見紐,古韻三部。

按:九究趜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丩,說文:「丩,相糾繚也,象形。」居虯切,古聲見紐,古韻三部。

糾,說文:「糾,繩三合也,从糸丩,丩亦聲。」居黝切,古聲見紐,古韻三部。

按:丩糾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豆,說文:「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徒候切,古聲定紐,古韻四部。

梪,說文:「梪,木豆謂之梪,从木豆。」徒候切,古聲定紐,古韻四部。

按:毛傳:「木曰梪。」梪爲豆的繁文。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丮,說文:「丮,持也,象手有所𠃨據也。」几劇切,古聲見紐,古韻五部。

據,說文:「據,杖持也,从手,豦聲。」居御切,古聲見紐,古韻五部。

按:𠃨據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𧦝,說文:「𧦝,召也,从言,乎聲。」荒烏切,古聲曉紐,古韻五部。

謼,說文:「謼,𧦝也,从言,虖聲。」荒故切,古聲曉紐,古韻五部。

按:𧦝謼音義皆同,可以轉注。

賸,說文:「賸,物相增加也。从貝,朕聲,一曰:送也,副也。」以證切,古聲定紐,古韻六部。

𠈪,說文:「𠈪,送也,從人,灷聲。呂不韋曰:有侁氏以伊尹𠈪女。古文以爲訓字。」以證切,古聲定紐,古韻六部。

按:賸𠈪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罙,說文:「罙,深也。一曰:竈突,从穴火求省。讀若禮三年導服之導。」式針切,古聲透紐,古韻七部。

深,說文:「深,深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直,从水,𥥍聲。」式針切,古聲透紐,古韻七部。

按:段玉裁云:罙深古今字;古深淺字作罙。音同義同,可以轉注。

探,說文:「探,遠取之也,从手,𥥍聲。」他含切,古聲透紐,古韻七部。

撢,說文:「撢,探也,从手,覃聲。」他紺切,古聲透紐,古韻七部。

按:探撢音義皆同,可以轉注。

檐,說文:「檐,㮰也,從木,詹聲。」余廉切,古聲定紐,古韻八部。

䦲,說文:「䦲,䦲謂之樀,樀,廟門也,从門,詹聲。」余廉切,古聲定紐,古韻八部。

按:爾雅釋宮:「檐謂之樀。」檐䦲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耴,說文:「耴,耳垂也,从耳,下垂象形。春秋傳曰:秦公子耴者,其耳垂也,故以爲名。」陟葉切,古聲端紐,古韻八部。

聸,說文:「聸,垂耳也,从耳,詹聲。」都甘切,古聲端紐,古韻八部。

耽,說文:「耽,耳大垂也,从耳,冘聲。」丁含切,古聲端紐,古韻八部。

按:耴、聸、耽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囪,說文:「囪,在牆曰牖,在屋曰囪,象形。」楚江切,古聲清紐,古韻九部。

窻,說文:「窻,通孔也,从穴,悤聲。」楚江切,古聲清紐,古韻九部。

按:囪窻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缸,說文:「缸,瓨也。从缶,工聲。」下江切,古聲匣紐,古韻九部。

瓨,說文:「瓨,似罌長頸,受十升,从瓦,工聲。」戶江切,古聲匣紐,古韻九部。

按:缸瓨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弜,說文:「弜,彊也,重也,从二弓。」其兩切,古聲匣紐,古韻十部。

彊,說文:「彊,弓有力也,从弓,畺聲。」巨良切,古聲匣紐,古韻十部。

按:二字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迬,說文:「迬,往也,从辵,王聲。」于放切,古聲匣紐,古韻十部。

往,說文:「往,之也,从彳,㞷聲。」于兩切,古聲匣紐,古韻十部。

按:二字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賏,說文:「賏,頸飾也,从二貝。」鳥莖切,古聲影紐,古韻十一部。

嬰,說文:「嬰,繞也,从女賏。」於盈切,古聲影紐,古韻十一部。

按:嬰為賏的繁文,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人,說文:「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脛之形。」如鄰切,古聲泥紐,古韻十二部。

儿,說文:「儿,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如鄰切,古聲泥紐,古韻十二部。

按:人儿一字異體,音同義同,可以轉注。

田,說文:「田,敶也,樹穀曰田,象形。」待年切,古聲定紐,古韻十二部。

敶,說文:「敶,列也,从攴,陳聲。」直刃切,古聲定紐,古韻十二部。

按:二字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乚,說文:「乚,匿也,象𨒅曲隱蔽形。」於謹切,古聲影紐,古韻十三部。

隱,說文:「隱,蔽也,从阜,㥯聲。」於謹切,古聲影紐,古韻十三部。

按:乚隱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𡿨,說文:「𡿨,水小流也,周禮匠人爲溝洫,枱廣五寸,二枱爲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𡿨、倍𡿨謂之遂,倍遂曰溝,倍溝日洫,倍洫曰《。」姑泫切,古聲見紐,古韻十四部。

涓,說文:「涓,小流也,从水,員聲。」古懸切,古聲見紐,古韻十四部。

按:𡿨重文作甽、畎,與涓同音同義,皆可轉注。

䇂,說文:「䇂,辠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字。讀若愆。」去虔切,古聲溪紐,古韻十四部。

愆,說文:「愆,過也,从心,衍聲,㥶,或从寒省。𠏘,籀文。」去虔切,古聲溪紐,古韻十四部。

按:愆重文作㥶、𠏘,與䇂同音同義,可以轉注。

徲,說文:「徲,久也,从彳,犀聲。」杜兮切,古聲定紐,古韻十五部。

遲,說文:「遲,徐行也,从辵,犀聲。」直尼切,古聲定紐,古韻十五部。

按:爾雅:「遲,久也。」與徲音義同,可以轉注。

火,說文:「火,𤈦也,象形。」呼果切,古聲曉紐,古韻十五部。

𤈦,說文:「𤈦,火也,从火,尾聲。」許偉切,古聲曉紐,古韻十五部。

燬,說文:「燬,火也,从火,毁聲。」許偉切,古聲曉細,古韻十五部。

按:火𤈦燬音義皆同,可以轉注。

茦,說文:「茦,莿也,从艸,朿聲。」楚革切,古聲淸紐,古韻十六部。

莿,說文:「莿,茦也,从艸,刺聲。」七賜切,古聲淸紐,古韻十六部。

按:茦莿音同義同,可以轉注。

龢,說文:「龢,調也,从龠,禾聲。讀與和同。」戶戈切,古聲匣紐,古韻十七部。

和,說文:「咊,相應也。从口,禾聲。」咊,今作和,戶戈切,古聲匣紐,古韻十七部。

按:龢和義同音同,可以轉注。

——選自林尹著《文字學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