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晏春:《邢晏春苏州话语音词典》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网交叉的江南,以水城苏州市区语言为中心的吴侬软语,传承、流变了数千年,恰似静静流淌的河水,滋养出被喻为世上最美声音的苏州评弹、诸戏之祖的苏昆,并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软糯、温婉的苏州话语音,备受世人称赏,惊艳世界。随着苏州经济的发展,人口大量频繁流动,苏州话已越来越成为占苏州市人口将近一半的新苏州人、打工者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需求。学习苏州评弹、苏昆等传统艺术的学员们,即使是生在苏州、长在苏州,也因种种原因,讲的苏州話不那么纯正、道地,亟待纠正;带有浓郁苏州地区特色的语言、词汇,被遗忘了许多,也亟待记录、传承。

我出身、成长于苏州市区一个苏州评弹名家家庭,本地就读。后与胞妹晏芝一起随父瑞庭公、姐雯芝学习苏州评弹艺术。学成后,两人合作,以苏州评弹为业二十余年,一九八五年后双双转入苏州评弹学校执教专业直至退休。从学艺伊始,直至退休之后,我还一直从事苏州评弹的写作。从总体来看,我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苏州语言艺术的演唱、传承、写作和研究。我一直希望把自己所知的苏州语言做个记录,保留下来,但始终困于注音的方法。曾试图用传统的反切法,即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但用这种反切注音方法来为苏州话注音,必须以能用苏州话很标准地读出反切字为前提,否则被切的字的读音不可能是苏州语音。如:”州”字,知欧切,用上海话来切(上海紧邻苏州),上海话的”欧”近似于苏州话中的“安”,切出来的”州”字音近似于苏州话中的”钻“。因此,这种方法用于外地人学苏州话是行不通的。我还曾试图借用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韵母、声调符号为苏州话注音,但由于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与苏州话不尽相同(还以“州”字为例,知欧切,苏州话“欧”字的韵母,汉语拼音方案中没有),因此这种方法也不可取。十多年前,我在苏州评弹学校担任教务科长时,看到李荣先生主编的《苏州话方言词典》是以国际音标为苏州话注音的。通过自学,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注音方法,于是用这种方法编撰校本教材《吴语正音声母视读》、《吴语正音韵母视读》,以教授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萌生了给学生编撰一部学习苏州话语音的工具书。鉴于苏州话和其他地方语言一样,具有流变性,本词典记录的是本人所处年代的苏州话语音,同时附有苏州评弹艺术表演用的中州韵念法,供学员和相关习作者参考。本词典所收录的字和条目,按汉语拼音方案音序排列,以便外地人学苏州话时检索。

苏州是个非常古老的优秀的城市,曾经是长三角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所孕育和传承下来的吴方言位列全国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语、粤语、赣语、湘语、客家话)中的第二,文化积淀深厚,内容丰富而生动。囿于水平和见识,虽然我用十余年大部分业余时间进行搜罗、筛选、编辑,至今付梓出版,但心中依旧忐忑,恐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切望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本词典从编写到出版,我感恩苏州评弹学校的大力扶持和资助,尤其是时任学校主要领导的周沛然、邢晏芝等同志的支持和协助,并由我的学生张刘潇老师担任出版联络工作。感谢苏州大学出版社金振华教授赤诚配合,感谢苏州评弹学校张梅芳老师、上海评弹团江肇岷先生无私提供相关资料,挚友鄔志毅先生关于汉语拼音方面的指导,并对于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媒体的热诚关注,书迷朋友和同仁们的关心深表谢忱。

十余年来,妻杨建文为使我赢得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这项工作,免受干扰,承担了包括三次搬家在内的所有家庭事务,还负责文稿的保管工作,真是受累了。

我已年入古稀,希望余生能有精力,为苏州话的传承再做些贡献。

邢晏春,二〇一三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