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陸法言論古今通塞,南北是非,撰定切韻,李涪獨以其不便詩文,譏論其誤,涪之謬妄,固不值識者一笑,然吾國文人,每多此病。自宋以降,言聲韵者,如劉淵陰時夫樂韶鳳宋濂之流,莫非涪也。至於邵雍毛奇齡等,更以五行八卦相配,河圖洛書爲釋,逞臆說以惑人,樹坦途以荊棘,初學之士,益無指歸。於是蘭廷秀李汝珍之徒,遂得以一曲之見,妄立名目,侈言是非,而自炫於世矣。聲韻之學,闇而不章,一入歧路,至有皓首窮年,終不得解。鳴呼,此亦有識者之所哀也。余少好此道,粗識大綱,長承師教,得辨途徑;比年以來,教授太學,涉覽羣籍,益有所獲;知聲韻之學,實甚簡易。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歧路亡羊,終身莫及。誠恐好學之士,適從無由,故撰茲篇,通論要旨。記載師說,旁及諸家,採摭菁華,以求易解;即有所新定,亦必詳考依據;此亦陸法言所謂「非是小子專輒,乃述羣賢遺意」也。于時歲次丙子,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十月,瑞安林尹敍于國立北平師範大學。
——林尹《中國聲韻學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