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读音”这个概念的进一步思考

其实很多人对“文读音”这个概念并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所谓的“文读音”,实际上是专指用于“文言”的读音,自从廿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开始,“文言教育”被“白话教育”取代以后,“文读音”就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新文化运动以前的“文读音”又是不是真正的文读音呢?严格来说也不是,因为那套音系(俗称老国语)虽然是用来读“文言”用的,但它的前身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的北平方言,本质上就是一种白话口语音,只不过因着政治力量的影响,后世的知识分子也用这套音系来读“文言”,号称“文白兼用”。所以“文读音”这个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就是指任何一个时代的通用语,不管这个音系的内在本质如何,只要政府或官方认可了就是,这个意义上的“文读音”是无所谓传承的,它是断代的,此一时代的音与彼一时代的音可以没有紧密的关联性;而狭义的“文读音”是指纯粹由知识分子共同推尊并尽可能免受政治力量之干扰的这样一套音系,在历史上由师生之间口耳相传一代一代继承下来的,这个意义上的“文读音”才有所谓的“师承”可言,其口耳相传的性质在历史中并没有因社会变迁而间断过,其音变亦是相当稳定而很少有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