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曼:湖南汨罗方言前置话题标记“箇”及其来源

零 引言

话题位于句首,是句子要突出、强调的主题,也用来实现承前、衔接、对比或并列等话语功能。述题跟在话题后边,对话题进行陈述或述评。一个句子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话题。根据话题和述题组成部分的语义关系,话题可以分为四类:论元及准论元共指性话题、语域式话题、拷贝式话题和分句式话题(徐烈炯、刘丹青1998:121)。根据话题成分的性质,话题成分可以是体词、谓词、介词、小句等。根据话题标记和话题成分的位置关系,话题标记有前置和后置两种形式。前置话题标记如“至于”、“说到”、“我说”等;后置话题标记如“呢、吧、吗”等(徐烈炯、刘丹青1998称“提顿词”)。有时前置和后置话题标记同时出现,形成框架式话题标记。

汨罗位于湘西北地区,其方言属湘语长益片(鲍厚星、陈晖2005)。本文研究汨罗方言指示词“箇”[ko˧]用作话题标记的情形。“箇”能用在体词、谓词、介词或小句等各类话题成分之前,充当前置话题标记,并且具有强制性。

①箇红薯,我硬恰厌得(红薯吧,我硬是吃腻了)。

②箇鱼,煎哒好吃,煮哒也好吃(鱼吧,煎了好吃,煮了也好吃)。

③箇开车,我硬学不会(开车啊,我总是学不会)。

④箇小孩不听话唦,大人要多劳好多神(如果小孩子不听话,大人要多费很多心)。

以上例句中,“箇”分别出现在名词短语①-②、动词短语③或小句④前,不是用来指示距离,而是用来表示突显、强调、承前或对比等意义。“箇”的这种用法十分普遍,带有强制性,当删除“箇”时,句子听起来很不自然。本文将讨论“箇”的话题标记用法,并对其来源进行探讨。

壹 话题标记“箇”的用法

“箇”可以用在体词、谓词、介词以及小句等话题前面,表示突显或强调这些成分所表示的意义,或者与后面的信息形成对比等关系。

1.1 “箇”用在名词性话题之前

“箇”用在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性话题之前,起引入作用。话题可以是句子主语也可以是宾语。话题和述题之间一般都有停顿。“箇”用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或表示强调、突出等。

⑤箇人,硬要讲良心(人啊,一定要讲良心)。

⑥箇张三,箇个人连冇一点品(张三,这个人人品一点也不好)。

⑦箇人客哈来得吗(客人们,都来了吗)?

⑧箇太阳,(它)总是东边出,西边落(太阳,总是东边出,西边落)。

⑨箇小事情,你就莫来问我咯(小事情啊,你就不要来问我)。

⑩箇课文,你硬要背(它)个烂熟(课文,你一定要把它们背得烂熟)。

⑪箇野猪,我看到过,冒看到齐大(個野猪,我看到过,没看到过这么大的)。

例句⑤里,话题成分为光杆名词“人”,表示类指,“箇”用在话题之前,起强调作用。说话人意在说明任何人做事要讲良心。“箇”删除的话,句子听起来很不自然。例句⑥里,专有名词“张三”为话题,后面的述题部分对张三这个人的人品进行评述。“箇”用在话题“张三”前面,目的在于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例句⑦里,光杆名词“人客”只能理解为定指,表示说话双方心里都知道所谈论的对象。“箇”用在名词“人客”前,用来引入话题。例句⑧里,话题特指名词“太阳”,“箇”用在前面,一方面起承接作用,另一方面,引起听话人对后面信息的注意。例句⑨里“小事情”为动词直接宾语,表示类指,位于句首,充当话题。“箇”用在前面起标记作用,后面的成分对这个话题进行述评。例句⑩里,“课文”同样为动词宾语,表示定指,说话双方心里都明白所讨论的对象。“箇”用在这个句子前,主要用来表示强调,以引起听话者对后面信息的重视。例句⑪里,“箇”用在话题“野猪”前面,表示强调,同时还有表示引入或承接的作用。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箇”的用法,具有普遍性,删去“箇”,句子听起来很不自然。

1.2 “箇”用在时间或处所等名词前

为了突出、强调事情发生的时间或动作行为的处所或强调个体,表示时间或处所意义或个体的名词提到句首充当话题,形成语域式话题(刘丹青2008)。“箇”可以用在这些话题之前,表示强调或承接作用。

⑫箇明日,我就不一定来(明天,我不一定会来)。

⑬箇在学校里,你就要听老师话(在学校里,你就应该听老师话)。

⑭箇水果,我就只喜欢桃子(水果,我就只喜欢桃子)。

例句⑫和⑬里的话题分别是时间名词“明日”和介词短语“在学校里”,“箇”在时间、处所成分之前,主要表示强调。在⑭里,“箇”用在表示个体的话题“水果”前,有引入的作用。“箇水果”相当于“谈到水果,我说水果”。“箇”在这些成分前也具有普遍性,省略“箇”,尽管不影响句子的语义,但是句子会让人感觉很不自然。

1.3 “箇”用在动词短语或小句话题之前

⑮箇开车,我硬学不会(开车,我总学不会)。

⑯箇钓鱼嘛,他是最喜欢(钓鱼,他最喜欢了)。

⑮-⑯里,短语“开车”,“钓鱼”用在句首,不表示具体动作,而用来表示一类事件。其后面可以加上名词短语“倚(这)件事”,如例⑮可以说成“箇开车倚(这)件事,我硬学不会”。“箇”用在这些动词短语之前,起引入作用。在这些话题前,“箇”具有普遍性。删除“箇”,句子听起来不自然,因此一般不会被删略。

同样,“箇”也可以用在一个表示对比、假设、或原因等小句之前,强调这些小句所表示的条件、原因或对比关系。

⑰箇比起刘海砍樵来吧,倚本戏好看多了(与刘海砍樵相比啊,这曲戏好看多了)。

⑱箇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

⑲箇他父母是不晓得,否则要打他个死(幸亏他父母不知道,否则要打他一个半死)。

例句⑰里,“箇”引入一个表示对比的小句,强调对比意义。例句⑱里的分句表示假设条件,后面的主句评述在这个假设条件下的结果。假设分句就是条件句,而条件句本身就有话题性(刘丹青2016)。例句⑲里小句“他父母不晓得”也是一个条件句,这些句子的前面往往使用“箇”,起强调或突出作用。

现代汉语小句可以自由做话题,并可带话题标记。如“他去么,也行”这句话里,“么”是一个话题标记(刘丹青2016)。不过,汨罗方言小句话题的标记位于小句前而不是其后。

⑳箇张三不讲道理,冇人不晓得(张三不讲道理,没有人不知道)。

㉑箇他通宵打麻将,是常事(他通宵玩打麻将,是常事)。

在⑳和㉑里,小句“张三不讲道理”和“他通宵打麻将”分别充当话题,“箇”用在这些小句话题前,表示强调。删除了“箇”,句子变得不自然而且会失去强调的意味。

1.4 “箇”用在拷贝式话题之前

拷贝式话题也叫同一性话题,即话题和述题中的主语或宾语甚至谓语动词完全同形或部分同形(徐烈炯、刘丹青1998)。汨罗方言里也存在拷贝式话题,其话题一般为谓词性成分。“箇”用在拷贝式话题前,用来表示强调和让步,话题和述题之间一般有停顿。

㉒箇洗是洗得,只怕冇洗索利(洗是洗了,只怕没洗干净)。

㉓箇看是好看,就怕不经穿(看是好看,只怕不耐穿)。

㉔箇热夫是热夫,但还冇到穿单衣的时候((天气)暖和是暖和,但还不到穿衬衣的时候)。

㉒-㉓里,“洗是洗得”和“看是好看”为拷贝式话题,“箇”用在这些话题前主要表示强调。而㉔里,“箇”用在拷贝式话题“热夫是热夫”前,强调话题部分与后面述题之间的让步关系。

上文说明了话题标记“箇”在各种话题结构中的用法。“箇”不仅可以用在体词性话题之前,也可以用在谓词性或小句话题之前,起强调和突出等作用。“箇”的这种用法具有强制性。上述例句中,删除“箇”,会使句子听起来不自然。接下来我们说明,除引入话题外,“箇”同时还可以用来表示指中和定指。

贰 “箇”表示指中和定指

汨罗方言有三个指示词,分别是:指近词[i˧],指中词[ko˧]和指远词[pian˧],我们分别写作“倚”、“箇”和“边”。根据事物距离说话人的远近,“倚”表示离说话人最近;“边”最远;“箇”表示的距离位于“倚”和“边”之间。

㉕倚是苹果,箇是桔子,边是梨子(这是苹果,那是桔子,那(更远)是梨子)。

㉖我喜欢倚种颜色,不喜欢箇种颜色(我喜欢这种颜色,不喜欢那种颜色)。

㉗我喜欢倚种颜色,不喜欢边种颜色(我喜欢这种颜色,不喜欢那种颜色)。

㉘箇本书是我個,边本书不是我個(那本书是我的,那本书(更远处)不是我的)。

例句㉕里,“倚”,“箇”和“边”分别表示三个事物离说话者的不同距离。“倚”表示离说话者最近,“箇”表示离说话者较远,“边”表示离说话者距离更远。例句㉖里描述的只有两个物体,较近距离用“倚”,较远距离用“箇”;有时即使只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离说话者很远,说话者也会用“边”,见㉗;或者两个物体都离说话者比较远,那么说话者会选择“箇”和“边”来进行区分。总之,“箇”表示位于说话者不近但也不远的距离。

除用作指中词以外,“箇”还能表示定指意义。表示定指时,“箇”可以用来表明事物间的关联性,而不关注事物方位上的远近。相同情况下,“倚”或“边”都不具有这种用法。

㉙张三不讲道理,连箇细伢子哈看样(张三不讲道理,连他的小孩都一样)。

㉚倚根树就长得大,连得箇树丫枝也是粗咯(这棵树长得壮,连树枝也粗)。

在㉙里,“箇”已经没有指示距离的意义,而是表示小孩和张三之间的关联。同样,在㉚中,“箇”也不是用来说明树和说话人之间的距离,而是树枝和树之间的关联。这两个句子中的这种语义关联通过“箇”表示出来,此时“箇”相当于一个限定词。

此外,表示定指意义时,“箇”也能出现在普通语境中。例如,

㉛他买得个包,箇包是牛皮個(他买了一个包,那个包是牛皮的)。

㉜我把箇衣服洗嗦利得(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㉝他洗嗦利得箇衣服(他洗干净了这件/些衣服)。

例句㉛里,“箇”表示定指,没有指示距离的含义。㉜句中,“箇”同样表示定指,意即说话人双方都知道的事情。“箇”在这里没有任何表示距离的含义。㉝里,“箇”也同样不表示距离,说这句话时,说话双方知道对方所指的事物。

由上可知,汨罗方言的指示系统为近-中-远三分式,“箇”是一个指中词,表示事物离说话者相对于近指来说比较远,而相对于远指来说比较近。另外,“箇”也可以用来表示定指,指涉某个关联事物,或普通语境中的某个事物,如上下文或话语语境。而“倚”和“边”主要用来指示说话人和事物之间的距离,不能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接下来我们说明,尽管“箇”具有指中功能,但是作为话题标记,“箇”无论在句法分布、意义和发音上都与指中词“箇”都存在明显差别。

叁 “箇”标记话题VS“箇”表示指中

“箇”用作话题标记时,主要用来引入一个表示类指(generic)或定指意义的成分。此时,“箇”不再具有指中意义。其用作话题标记的功能是单纯的,无论在句法分布还是语义上都有别于指中词用法。

首先,“箇”用作话题标记和指中词的语境不同。汨罗话里,指示词可以用在[指+量+名]和[指+名]结构中,但是二者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例如,[箇+量+名]只有一种解读,表示定指;而[箇+名]可以产生两种解读,见㉞a和㉟a。

㉞a. 箇呢子衣服不好洗,掂重的(呢子衣服不好洗,挺沉的)。(定指,类指)

b. 箇件呢子衣服不好洗,掂重的(那件呢子衣服不好洗,挺沉的)。(定指)

㉟a. 箇花鼓戏不好看,黄梅戏好看些(花鼓戏不好看,黄梅戏好看些)。(定指,类指)

b. 箇本花鼓戏啊爱也不好看(这曲花鼓戏啊,一点也不好看)。(定指)

㉞a有两种解读,分别表定指(个体或复数)和类指。㉞b使用了量词,句子只有一种解读,表示有定个体。㉟也可以作同样理解。可见,用作话题标记时,“箇”只能出现在[箇+名]结构中,而不能用在[箇+量+名]结构中。后者环境下,“箇”用作指中词,不用作话题标记。

其次,用作话题标记时,“箇”删略不影响句子语义,只是在语流中,句子听起来很不自然;而用来表示指中意义时则不能省略。㉞b和㉟b里的“箇”都不能删略,否则句子不合语法。

最后,根据作用的不同,“箇”在句子中的发音也不一样。用作话题标记时,“箇”要轻读,念[ko·|],有时候也念[kə·|]。而用作指中词时,念[ko˧˥]。轻声是实词虚化的重要语音标志。这说明,“箇”用作话题标记已经处于语法化程度比较高位置。

以上说明,用作话题标记时,“箇”只用在[箇+名]里。“箇”和话题之间不能使用量词成分。这一点与指示词用法不同,后者用在[箇+量+名]结构中,尽管有时候量词在语境允许的情形下可以被省略,但依然可以补出来。换句话说,“箇”用做话题标记时,其语境已经完全不同于其用作指中词的语境。值得说明的是,当话题成分为[指+量+名]结构时,“箇”依然可以出现(见㊱),进一步说明了“箇”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话题标记。

㊱箇倚件衣服好看多了(这件衣服好看多了)。

例句㊱里,话题成分为“倚件衣服”。“箇”依然可以用在句首,充当话题标记。

总之,上述分析说明,“箇”用作话题标记时,其句法分布和语义解释均不同于作为指中词的用法。话题标记“箇”所引入的成分可以是表示通指意义的光杆名词、指示短语、专有名词或谓词短语、小句等。用作话题标记时,“箇”已经不做语义上的任何贡献。“箇”的主要作用强调或突出话题。

肆 “箇”用作话题标记的来源

4.1 “箇”由指中词演变为话题标记

我们指出了“箇”用作话题标记和指中词的多功能用法,用作话题标记时,其分布和语义完全不同于指示词的用法。下文进一步说明,“箇”正由指示词向话题标记演变。

已有不少学者提出指示词可以演变为话题标记(刘丹青2005;张伯江、方梅1996;方梅2002,2014;董秀芳2012;陈玉洁2014等)。不过,关于指示词用作话题标记的机制,人们看法各异。方梅(2002)、陈玉洁(2014)认为,指示词用做话题标记是语用的延伸。董秀芳(2012)则认为,指示词用作话题标记是一个语法演变过程。例如,古汉语指示词“夫”本来是一个远指代词,但后来表示远指的意义变得模糊,变为兼指代词。其语义变得概括化了,不再专表远指。不管远近,只要是确指的事物就可以用“夫”。定指和类指是相通的,由指示词逐渐被用作话题标记是隐喻机制起作用的缘故,是隐喻的扩展(董秀芳2012)。

我们认为汨罗方言话题标记“箇”属于由指示词发展为话题标记的类型。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先介绍Diessel(1999)衡量指示词用作话题标记的判断标准。

Diessel(1999:118)指出了判断指示词是否发生语法演变的功能、句法、词形以及语音变化的标准。其中,功能变化标准:i)由指示词演变而来的语法成分已经不再用来强调听话者对于外部世界实体的关注;ii)不再用来表示对比性的指示意义。例如我们可以说“The sun is rising”,而不可以说“This sun is rising”,因为“the”已经发展为一个定冠词。句法标准规定:i)由指示词演变的语法成分只局限于一些特殊的语境;ii)这些成分经常会强制性形成某些语法成分。Diessel(1999:119)关于指示词语法化的形态标准为:i)指远词更易于发生语法化,其次是指近词;ii)可能会失去曲折变化。语音标准为:i)可能会经历语音缩减过程;ii)可能会与其他自由语素发生融合。依据这些标准,汨罗方言指中词“箇”正由指示词向话题标记演变。

前面已经指出,用做话题标记时,指示词“箇”已经不再用于指示事物和说话人之间的距离,而主要是用来突出、强调或表示对比、承接等话语意义。其用作话题标记时并没有任何其他附加语义特征,尽管这并不排斥它还可以有其他用法。正如董秀芳(2012)所述:“关键是用作话题标记时,其作用是单纯的。”

其次,用做话题标记时“箇”的语境也发生了变化。Diessel(1999:7)认为,指示词演变为语法标记主要取决于语境。指示词“箇”用作话题标记时,其语境已经相异于指示词的语境。用作话题标记时,“箇”用于[箇+名]、[箇+谓词]或[箇+小句]结构,“箇”和话题成分之间不能使用量词成分,已经不宜再将其看作一个指示词。如前例㉞b里,“箇”用在[箇+量+名]结构中,句子只有一种解读。“箇”只能理解为指示语。而在㉞a里,“箇”用在[箇+名]结构里,句子可以产生两种解读。当用作类指解读时,“箇”用作话题标记。

另外,我们还指出,在[箇+名]结构中,“箇”还能依据事物之间的关联或普通语境产生定指意义,而不表示说话人和事物之间的距离。如前例㉙里,“箇”既不表示指中意义,也不用做话题标记,而是表示定指意义,后者来自于张三和孩子之间的关联。董秀芳(2012:33)指出,定指和类指是相通的。在隐喻作用下指示词逐渐被用作话题标记,这是隐喻的扩展所致。Diessel(1999:7)提出,指示词的基本功能是语用上的,目的在于引起听话者对于话语情景的注意。在引起听话人注意这一点上,指示词和话题标记的功用是相通的。语法过程中,指示词的语用功能经过隐喻扩展,逐渐演变为话题标记。“箇”正经历指中词→定指→话题标记的演变。

在谈到话题标记所出现的位置时,董秀芳(2012)指出,“话题标记的出现位置与其历史来源相关。来自指示代词、存在动词的话题标记一般出现在话题之前,而来自疑问标记、名词化标记、事件名词、系词、话题敏感算子的话题标记一般出现在话题之后”。汨罗话的“箇”属于由指示词演变而来的情形,用在话题之前。

4.2 其他方言情况

汨罗方言中指示词用作话题标记不是孤立现象。张伯江,方梅(1996)认为,普通话指示词“这”在句首位置上也具有话题标记的功能。见㊲-㊵。

㊲这烟对身体有害是谁都知道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抽?

㊳这人啊上了年纪就腰酸背痛,什么毛病都来了。

㊴这夫妻俩吵架,是很平常的事情。

㊵这开车,就不是好玩的。

张伯江,方梅(1996)认为,㊲-㊵里,“这”后面的“人”,“烟”,“夫妻吵架”和“开车”都表示通(类)指,“这”在这些语境里用作话题标记。与此类似,刘海燕(2004)指出上海崇明话里,远指词“□[ki]”为话题标记。

㊶ki一对夫妻只好养一个小孩是国家政策,任你哈人倛要遵守(这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是国家的政策,不管什么都要遵守)。

㊷ki困觉打呼噜,也是一种毛病呀(这睡觉打呼噜,也是一种毛病呀)。

另外,陈玉洁(2014)指出,商水方言指示词“这”可以充当话题标记。见㊸-㊹。

㊸这(个)小孩儿最不听话了。

㊹这(个)大樱桃还怪好吃了。

根据陈玉洁(2014),这两个句子都是歧义句。除有定个体单数等意义外,“这(个)”还具有类指解读。此时,指示词“这”充当话题标记或评论标记。

伍 结语

汨罗方言里,“箇”用作前置式话题标记,用在各类话题前,具有普遍性。“箇”用作话题标记时,选择表示类指意义的名词或谓词性短语或小句,且不对其后成分的语义产生影响。“箇”同时还是指示词,表示指中意义。“箇”正由指示词演变为话题标记。“箇”的演变与普通话“这”或古汉语“夫”相似。不同的是,“这”指近,“夫”指远,而“箇”则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