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留文:江西南昌县(蒋巷)方言“来”的语法功能

零 引言

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东接进贤县,南邻宜春市、丰城市,西、北与南昌市新建区隔赣江相望,东北濒鄱阳湖,三面环抱南昌市主城区,隶属南昌市管辖。蒋巷是南昌县的一个镇,属于赣语(《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2012)。南昌市区人一般称南昌县的方言为“乡下话”,区别于南昌市区的“城里话”。南昌县(蒋巷)方言为笔者母语,以下称“蒋巷方言”。

蒋巷方言的“来”,可以做趋向动词、介词、副词和句末助词。从与普通话比较的角度看,兼有普通话“来”“在”“了”的多种语法功能。

“来”有三个读音,阳平[lei˧]、阳去[lei˧˩]、轻声[lei·|]。本文分别称之为来₁、来₂、来₃。读音不同,对应的语法功能也不一样。下面分别介绍。

蒋巷方言与普通话虚词“了”大致相当的成分老派说“[tɕi·|]”,低轻声,本字不明,新派说“了[liεu˙|]”,高轻声。为了行文方便,下文例句中一律用“了”代替“□[tɕi·|]”。

壹 蒋巷方言的“来₁”[lei˧]

“来₁[lei˧]”做动词,与普通话“来”的语法功能类似,可以做趋向动词、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具体的动词)、句末做语气助词但仍有表示趋向的意味等。

1.1 趋向动词 表示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例如:

①渠早就来₁了。

②我来₁过两次。

③昨日哪个都冒(没有)来₁。

④尔(你)来₁得好合适。

⑤来₁了客。

⑥尔个里(你们)来₁幾个人帮忙。

⑦渠明日到北京来₁。

⑧不得了,赶快来₁人。

1.2 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具体的动词)。例如:

⑨不要尔(你)拈(夹)菜,我自己来。

⑩来₁两瓶啤酒凑(再来两瓶啤酒)。

1.3 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面或后面,表示要做某事或来的目的。例如:

⑪我来₁话(说)两句。

⑫渠到屋里整病来₁了(他回家治病来了)。

1.4 用在句末做语气助词,但意义并未完全虚化,仍有表示趋向的意味。最常见的句式有以下两种。

㊀动词+宾语/补语+来₁。例如:

⑬买滴子(买点儿)菜来₁。

⑭寻幾根钉子来₁。

⑮出去走下子来₁(出去走会儿)。

⑯困下子来₁(睡会儿)。

句子前面如果有主语,一般是指人的名词如“小王、张三”等等以及人称代词“我、尔(你)”及其复数形式,但单数人称代词更为常用。如果主语是“我”,表示发话人自己施行某一动作行为,是一种陈述语气。如果主语是其他指人的名词或代词,则表示发话人要求发话对象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带有弱的祈使语气。

句子主语一般不用第三人称代词“渠”,如不能说“渠买滴子(买点儿)菜来₁、渠困下子来₁(睡会儿)”,但是如果“渠”前面加上动词,则句子可以成立,如可以说“叫渠买滴子(买点儿)菜来₁、让渠困下子来₁(睡会儿)”。

“来₁”前面的动词必须带宾语或补语。“买来、寻来、困(睡)来”这样的句子不成立。

以上句子去掉“来”也可以说。但是句尾带“来”,隐含有发话人或发话对象动作行为结束后要回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的意味。句尾不带“来”,则没有这个意思。

㊁动词+得+宾语+来₁。例如:

⑰看得电影来₁(看完电影回来了)。

⑱买得东西来₁(买完东西回来了)。

⑲吃得饭来₁(吃完饭回来了)。

⑳做得客来₁(走亲戚回来了)。

句子前面如果有主语,一般是指人的名词如“小王、张三”等等以及人称代词“我、渠”及其复数形式,但单数人称代词更为常用。整个句子表示动作行为已经结束,已经回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是一种陈述语气。主语一般不用“尔(你)”。这种句式去掉“来”句子不成立,如不能说“看得电影、买得东西”。

贰 蒋巷方言的“来₂”[lei˧˩]

“来₂[lei˧˩]”可以做处所动词、介词、副词、助词等用法,与普通话的“在”有诸多相似之处。下面分别介绍。

2.1 做处所动词 相当于普通话的动词“在”。后面一般要带宾语。例如:

㉑饭来₂桌上,人来₂灶屋下里(厨房)。

㉒渠冒来₂屋里(他没在家)。

如果处所是已知的,可不带宾语,例如:

㉓昨日好多人都来₂(昨天好多人都在)。

也可以带方位代词“里”,例如:

㉔好多人来₂里(很多人在那儿)

“来里”的“里”是处所“个(这)/许(那)里”的省缩形式。

2.2 做介词

㊀介引处所词语。介引动作发生或客体存在的处所,相当于普通话的介词“在”。介词结构“来NP”在VP前做状语。例如:

㉕菜来₂锅里热。

㉖细鬼(孩子)来₂学堂里(学校)读书。

㉗来₂个里(这里)等下子(等一会儿)。

㉘来₂地下里困(睡)。

㉙来₂簿子(作业本)上写字。

㉚(东西)来₂手上拿。

上述例句因为动词语义特征不同,处所成分意义上也有所差异:

㉕㉖㉗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不能变换成述补结构。例如不能说“菜热来₂锅里、读书来₂学堂里、等下子来₂个里”,普通话此类句子也不能变换。

㉘㉙㉚表示人、物存在的位置,普通话可以变换成“VP在+处所”,如可以说“写字在簿子上”。蒋巷方言有两种变换方式,一是变换成“V+来₂+处所”,例如可以说“困来₂地下里、写来₂簿子上、拿来₂手上”,但是“V”后一般不能带宾语,不能说“困觉来₂地下里、写字来₂簿子上、拿东西来₂手上”。二是变换成“V+得+来₂+处所”,如可以说“困得来₂地下里、写得来₂簿子上、拿得来₂手上”,“得”后面也可以带名词,例如可以说“写得字来₂簿子上”。

与普通话“在这里、在那里”一样,蒋巷方言“来₂个里(在这里)、来₂许里(在那里)”等的处所意义有时很不明显,主要表示正在进行,其中的指代词“个、许”常常省略。例如“我来₂里想明日个(的)事”。

㊁介引动作达到的处所,位于动词后。例如:

㉛(东西)搁来₂桌上。

㉜(钱)存来₂银行里。

㉛㉜聚焦于动态性,即强调动作本身,突出对客体的处置,只用于未然。

如果强调已然,则用“V+得+(来₂)+处所”句式,例如:

㉝东西搁得(来₂)桌上。

㉞钱存得(来₂)银行里。

㉝㉞聚焦于动作完成后客体存在于某位置的静态性,表示动作结果、状态的持续,只用于已然。这种格式中,“来₂”也可以不说,意思不变。

表示居留的处所时,介词结构“来₂NP”可位于VP前,也可位于“VP得”后。当处所成分位于VP后时,介词“来₂”可省略。如:“来₂北京住|住得来₂北京|住得北京(在北京住)”。不过表示出生、生长、发生的处所时,介词结构“来₂NP”通常只能放在动词前,且介词“来₂”可省略,如:(来₂)医院里生个(出生的)|(来₂)坑里长个(池塘里生长的)|(来₂)屋里死个(在)(家里死的)。

㊂构成“来₂NP+来₁”格式,表示从说话者所在地方为起点,经由某处又重回说话者所在地方。其中“来₁[lei˧]”是趋向动词,“来₂NP”在动词前做状语。例如:

㉟小芳来₂北京来₁。

㊱我来₂丈母屋里(岳母家)来₁。

㊲我来₂园里(菜园)来₁。

㊳尔(你)来₂哪里来₁啊?

——我做得客来₁(走亲戚回来)。

这里的介词“来₂”不同于普通话的介词“从”。例如“小芳来₂北京来₁”不同于“小芳从北京来₁”。前者表示小芳从说话者所在地方为起点,经由北京然后又重回说话者所在地方,介词后的处所词不是动作起点,后者普通话介词后的处所词是动作起点。

㊃介引事件客体、情状指涉的范围,位于谓语前。例如:

㊴来₂个肚里拣一样(在这里面挑一种)。

㊵渠来₂读书方面好吃价(他在读书方面很厉害)。

这里的“来₂”也可以省略,句子意思不变。如果介引的是时间名词或数量词,指涉的是时间或数量范围,位于谓语后。例如:

㊶闹钟调来₂八点半(闹钟调到八点半)。

㊷菜放来₂明日不会馊(菜放到明天不会馊)。

㊸腊肉腌来₂过年吃(腊肉腌到过年吃)。

㊹年龄放来₂二十岁以上(年龄限制在二十岁以上)。

㊺温度保持来₂三十度以下(温度保持在三十度以下)。

这里的“来”也可以读轻声[lei·|]。句子如果动词是单音节动词,“来”不可以省略。如㊶-㊹;如果是双音节动词,则“来₂”可以省略,如㊺。

㊄用在动词或动宾结构后,介引交付、传递的接受者。例如:

㊻个本书送来₂渠(这本书拿给他)。

㊼钥匙留来₂尔用(钥匙留给你用)。

㊽拿十块钱来₂渠(拿十块钱给他)。

㊾弄滴子来₂细鬼吃(做点儿给小孩儿吃)。

在动词后“来₂”一般读轻声[lei·|],在动宾结构后,可读本调[lei˧˩],也可读轻声[lei·|]。

㊅介引活动发生或情状出现的时间。例如:

㊿尔来₂读大学个场中我不就跟尔话了啊(你在读大学的时候我不就跟你说了吗)?

51我来₂昨日就拿得渠去了(我在昨天就拿给他了)。

52今年子去不正,要去也来₂明年(今年去不了,要去也在明年)。

53气管炎来₂热天里(夏天)好滴子(好点儿),来₂冷天里(冬天)就差些。

“来₂”介引的时间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将来的,还可以是惯常性的。这种用法的“来₂”也可省略。

2.3 做副词

㊀用在VP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和状态持续,相当于普通话的时间副词“在”。例如:

54渠来₂吃饭(他在吃饭)。

55细鬼(孩子)来₂写字。

56苍蝇里(苍蝇)来₂爬。

57鱼来₂治[tɕ‘i](鱼正在宰)。

58禾来₂长(稻子在生长)。

59雪来₂醒(雪正在融化)。

60花来₂开(花在开)。

61日头来₂落山(太阳在下山)。

其中54-57的“来₂”还可以说“来₂里”。如“渠来₂里吃饭”。“来₂”和“来₂里”的区别在于,“来₂”更强调动作正在进行,“来₂里”主要表示动作所呈现状态的持续。“来₂里”的“里”是处所“个(这)/许(那)里”的省缩形式,“来₂里”在这里有微弱的空间义,但不指示确切处所。58-61不能说“来₂里”,如不能说“禾来₂里长、雪来₂里醒”。

二者的区别在于动词,54-57是自主动词,是能由动作行为发出者主观决定、自由支配的动作行为;58-61一般是非自主动词,是一种无意识、无心的动作行为,即动作发出者不能自由支配的动作行为。

与普通话的时间副词“在”不同,南昌县(蒋巷)方言时间副词“来₂”不能与持续体动态助词“倒”同现。如不能说“渠来₂吃倒饭”。

强调状态的持续时,副词“来₂、来₂里”可受副词“还、儘”等的修饰,位于VP前。例如:

62还来₂困觉啊,都当昼啦(还在睡觉啊,都中午了)。

63儘来₂里话,话下子就算了啰(老在(那儿)说,说会儿就算了)。

㊁“来₂+里”做助词。“来₂”与方位代词“里”一起,在VP后面做助词,表示事件结果或状态的持续。例如:

64渠舞正了(做好了饭)来₂里,去吃哦。

65人都气死了来₂里。

66吃醉了酒来₂里。

67狗屙了屎来₂里。

64、65表示事件结果的持续,66、67表示状态的持续。“来₂里”有微弱的处所义。

64-67的“来₂里”也可以在VP前,如“来₂里吃醉了酒、人都来₂里气死了”,此时的“来₂里”是介词结构,表示确切的处所义。

叁 蒋巷方言的“来₃[lei·|]

来₃[lei·|]”做句尾语气助词,有以下几种用法。

3.1 用在句尾,表示事态或情态出现了变化,出乎意料。例如:

68来₂(在)落雨来₃。

69要出日头来₃(要出太阳了)。

70风住(停)了来₃。

71桃里(桃子)红了来₃。

72天黑□[pa˙|]了来₃(天(突然)黑下来了)。

73渠屋里爷(他父亲)吃醉了来₃。

74好多人(很多人)来₃。

75渠还冒(没有)困(睡觉)来₃。

如果句尾不带“来₃”,句子也成立,只表示一般的陈述,没有出人意料的意思。

3.2 用在句尾,表示提醒、叮嘱或告诫。例如:

76衣裳好腌臜(脏),多洗幾到来₃(要多洗几遍)。

77莫话渠听来₃(不要告诉他)。

78好生子读书来₃(好好读书)。

79去不得个来₃(千万不能去)。

如果句尾不带“来₃”,句子基本意义不变。但二者语气有差别,句尾不带“来”,语气显得生硬,句尾带“来”,语气显得和缓。

3.3 用在祈使句尾,使句子语气和缓。例如:

80拿饭吃□[pa˙|]来₃把饭吃掉。

81东西捡正来₃(东西收拾好)。

82拿门关倒来₃(把门关上)。

83尔先困倒来₃(你先躺下)。

如果句尾不带“来₃”,句子基本意义不变。但二者语气有差别,句尾不带“来₃”,语气显得生硬,句尾带“来₃”,语气显得和缓。

“来₃”前只能接动补结构,不能直接带动词,例如不能说“拿饭吃来₃、东西捡来₃、拿门关来₃”。

肆 余论

“来”表存在和表进行等,并不仅仅见于蒋巷方言,很多赣语应该也有类似用法,只是目前还缺乏深入调查和详细报道。谢留文(2022)指出,江西靖安、星子、新建、高安、奉新、安义、永修等赣方言与普通话副词“在”相当的用法,本字都是“来”。除了奉新读阳平调外,其他均读阳去调。

除了“来”,赣语也有用“去”表存在和进行的,如江西吉水方言(李桂兰、吴福祥2018)。“来”和“去”都是趋向动词。蒋巷方言的“来”与吉水方言的“去”在语法功能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除了赣语,北部吴语表存在的动词和表进行等的副词、介词,其基本形式以“来”及其促化形式“勒、拉、辣”为主,还有与表地点的语素结合的派生形式,如绍兴话(陶寰1996)的“来埭(近指)、来亨(远指)、来动(混指)”,杭州话(游汝杰1996)的“来东”,苏州话(石汝杰1996)的“勒海、勒里、勒笃、勒浪”等等。

石汝杰(2007)对明清以来的吴语文献资料中的“来”类词形式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研究,里面关于“来”的用法,很多与蒋巷方言一样。这里仅援引几例:

84姐儿慌忙假充萤火虫,说道“爷来里,娘来里”。(动词,在)

85结识私情人弗觉鬼弗闻,再来绿纱窗下送汗巾。(介词,介引处所)

86就是送个物事来渠也难理会。(介词,介引交付、传递的接受者)

87齐家囡儿嫁来齐家去⋯⋯毛家囡儿嫁来毛家去。(介引动作达到的处所)

钱乃荣(1997)认为,吴语中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的“来”与普通话的“在”是同一语素,“在”的声母从[dz]变到[z],进一步流音化变作[l]。“来”常可以变读为“拉”或促声的“勒”、“垃”等,这些音变都是“在”虚化轻读的结果。从本文的讨论以及赣语的情况来看,吴语的本字应该就是“来”。